首页 >> 舟果荠

提高母猪配种分娩率的核心方法米林杜鹃

舞阳农业网 2022-07-21 00:45:08

提高母猪配种分娩率的核心方法

我国养猪业发展已有三十多年,整体的养猪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原来处在相同地区、有着相似经营条件的不同养猪企业的进步程度却是千差万别。为什么有的养猪企业发展十分迅速,而有的却发展很慢甚至濒临倒闭?为什么有的企业疾病频发,而有的企业却连续多年都没有发生过蓝耳病?这些问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那些养猪成功的企业是否使用了一些不同的关键技术?观之当今快速发展的养猪业,通过对行业最关键成功要素的调查分析后发现,这些更为成功的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运用了更多的先进生产方法和技术(比如新式猪舍、精准营养、关键的场内选育方法等等),在管理科学上,把行业中最成功的企业不约而同地采用的这些关键技术称作“行业的技术前沿”。  随着养猪业的设施、流程和管理越来越现代化,人们更加关注于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获取效益。除了在前几期《今日养猪业》提到的两种提高母猪配种分娩率的核心方法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如何有效地准备后备猪。后备猪是生产效率的重要源头所在,这样的说法毫不夸张,因为后备猪(包括后备母猪和后备公猪)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繁殖猪群后续的产能。  1 后备母猪群的准备  1.1 组建适合猪场母猪群规模的后备猪群  在2015年4期的《今日养猪业》中曾经提到过如何正确地及时组成配种批中,其中提到了配种批中有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当周发情且计划于当周配种的后备母猪,后备母猪在其中的占比为1/3-1/4,比重相当大。在实际生产中,规模不同的猪场所需的后备母猪群体的大小当然也不一样。综合考量我国现有的养猪状况和大多数猪场后备母猪的发情率,1批30-60kg体重进场的后备母猪群,达到日龄、体重之后,通过合理地诱情处理,可观察到正常发情的比例通常为70%-80%,相当于有将近20%-30%的淘汰率。根据本场后备母猪培育的条件(环境温湿度调控、有效地面面积、通风率、查情设施、饲料营养和饲养方法、人员经验,等等)各猪场需据此制定适合自己的后备母猪群准备策略,包括引种频率、每批头数、平均体重、培育时间和选留强度,以使猪场均衡、有序地组织生产调度。  母猪群的年更新率是指一个猪群每年合计淘汰(繁殖原因 非繁殖死淘)除以年母猪平均存栏头数得到的。然而,从后备母猪进场头数开始,到确定其发情并能配种的用于更新生产母猪的头数,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意味着每年进场后备猪的头数远远高于母猪群的年更新率,为了保证达到并维持母猪群满负荷均衡生产,须要保持富有余量的活跃后备母猪群在配种区,一般要求是留有8周需要量的、已检到初情期的合格后备母猪,才能保证每周有足够头数的可用后备母猪用于配种。  现代化大型母猪场对后备母猪引种计划是根据历史数据、所用品种/系及管理经验,倒推出来的。以一个 5000头基础母猪群的大型规模化养猪场为例,每周需配种50头左右的合格后备母猪,考虑从引种到可配期间需要至少两次的肢蹄、乳头、外貌选择,外貌合格率通常只有80%,而余下能配种的头数通常只有80%的发情率。如果引进50-60kg的后备猪,最后能真正合格正常使用的通常只有65%左右。如果每两个月引进一批可供猪场8-10周配种的后备母猪,每批需引进650头左右的后备母猪,为了保证后备猪连续进群配种,每批引种后备猪群的日龄约间隔6-8周龄,以便后续每周都有达到适合配种所需体重的后备母猪。所以根据后备猪舍的环控、地面、饲料等条件的不同,5000头的现代化母猪场,每8周可引入 500-650头13-18周龄左右的后备母猪进入后备母猪隔离舍进行培育、选择和诱情;如果考虑使用更严格的疾病控制方案,引进断奶日龄的小后备猪,一般引入4-10周龄的仔猪800-950头。  1.2 后备猪的隔离检疫、培育与诱情  即使在我国的生产条件下,除了确保后备猪不携带口蹄疫病毒之外,现代化的母猪群也要求后备猪不应带入伪狂犬野毒、外来的蓝耳病野毒,所以母猪场拥有独立的后备母猪进场的“后备猪隔离舍”非常重要,只有在“隔离舍”检疫合格的后备母猪才能进入“后备猪培育舍”进行下一步培育和诱情。  由于诸如蓝耳病抗原、伪狂犬鉴别抗体的检测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确保后备猪群没有在“隔离舍”感染,后备猪进场隔离的时间通常是30-45天,并至少对相同的监测控制指标,检测2次合格。根据各场对后备母猪疫苗免疫的要求,通常后备母猪进入隔离舍即需开始疫苗免疫。从隔离舍转去培育舍时,一步重要操作是初选肢蹄、乳头数、外阴、外貌等,进行初步淘汰,这一步淘汰5%-10%是正常的比例。  检疫合格的后备母猪可转入后备母猪培育舍。后备母猪在培育舍的目标是完成疫苗(接触)免疫、外貌选择合格、转换母猪营养的同时,在分批诱情后有尽量多的后备母猪出现明显的初情。与生长育肥舍不同的是,后备母猪培育舍的地面面积要大很多,通常设计为每头存栏后备猪要1.2-1.5m2,同时还要有诱情栏、已验到初情期后备猪的暂存限位栏等设施。  一个后备母猪批次,通常从最大周龄组的24周龄即开始分组去接触公猪进行诱情,至最小周龄组的培育结束时,平均通常在30周龄左右,由此也确定了后备母猪培育舍规模建筑的设计参数指标。  尽管各猪场的健康控制目标不同,在中国后备母猪疫苗免疫至少要关注乙脑、细小病毒、猪瘟再免、伪狂犬再免、口蹄疫再免、圆环病毒病再免和回肠炎等等,多数猪场在实际运作时,往往还包括蓝耳病病源接触或免疫、肺炎支原体再免、驱虫、抗生素处理等等。现实的情况是,从后备猪一进场开始,几乎每周都有各种不同的疫苗免疫、药物保健措施。  所有免疫和兽医处理均须在24周龄开始诱情时结束,同时只要经过肢蹄、乳头、外阴、外貌诸指标选择结束的后备猪才进入诱情,此时的体重通常已到100-110kg,这一步的体貌淘汰率有时可达10%-20%,选择至少6对有效乳头非常重要。  对后备母猪群诱情一般是分组分批进行,必须要求有公猪在场。赶母猪去固定的公猪区诱情时,一组后备母猪的数量通常控制在25-30头,以便每一头母猪都能充分与公猪接触,达到诱情的目的。在此期间,只要检验到出现静立反射和外阴、粘液等发情症状的后备母猪,就立即送往限位栏中。实践证明,环境良好、地面面积/饲料合理、诱情公猪足够的后备母猪培育舍,每批后备母猪可见到初情期的比例并不低,85%是可预期目标。没有出现初情的后备猪,各场的处理策略不同,一般的做法是集中使用前列腺素处理1次,24小时后用促卵泡促排激素处理,7天内不发情的即予淘汰。  一组后备母猪的诱情一般是4周时间,各组之间会有交叉及并组,从诱情开始至结束控制在6周左右,待第一批后备母猪陆续进入限位栏和繁殖猪群,正好会引进下一批后备母猪,这样在淘汰掉繁殖猪群中低效母猪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补充所缺的后备母猪,使猪群得到良性运转。后备母猪培育舍要做到全进全出,往往需要作分单元设计,大栋舍设计的全进全出需要精密规划批次和时间,淘汰率稍高。  1.3 饲料营养  由于引进的后备母猪群在周龄、体重上的差异,其对能量和其他营养成分摄入量的需要均不一样,故大型母猪场的后备母猪舍需在生产中要准备多类型的饲料。后备母猪培育期的营养,一般分为3个阶段:生长肥育期、限饲诱情期、催情补饲配种期。在上述内容中提到后备猪群在进场后需经过检疫和疫苗免疫处理,然后再进入到诱情期和前期的培育阶段,总的时间加起来约14-16周,此间,培育所用的饲料是很关键的技术。由于同期后备母猪群中有处于生长、育肥、催情补饲和限饲等不同阶段的后备母猪,根据每阶段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能量和营养水平的饲料,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精密计划。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在20周龄之后的大猪阶段,预混料即应转为含有添加叶酸、生物素、额外维生素e和相应矿物质的母猪用预混料,一旦转入配种区参与配种,后备猪即应使用妊娠母猪料并有一个催情补饲阶段直至配种后,转入妊娠母猪料限饲。  2 后备公猪的准备  2.1 猪群免疫  后备公猪与母猪在隔离期有一个相似的处理——疫苗免疫。隔离期间初检和复检间也同样是必要的。在疫苗免疫时,要根据各场不同的疫病状况制定本场的免疫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在进入正常采精的生产群之前,免疫培育程序必须全部完成。30-50kg引进的后备公猪免疫也十分频繁,几乎每10天就要免疫一次。  2.2 饲料营养  公猪的饲料同其他猪群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同等水平的可消化氨基酸供给量/含量下,能量和氨基酸的比例相对要高,由于目前关于公猪营养的研究甚少,还没有全面的公猪营养指南。公猪营养中,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在引进后达到100kg前后,需要补足公猪所需的蛋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而不仅仅是注意赖氨酸,以使后续生产中公猪有好的生产性能。  2.3 调教  后备公猪的调教需要在达到成熟体重前后进行,对现代公猪而言,一般是在110kg以后。大多数公猪的调教通常并不需要发情母猪,但是由于后备猪舍往往已经有发情后备母猪在群,所以调教公猪爬跨假台猪时,使用发情母猪也不失为捷径。其他细节,文献中已多有叙及,此处不再赘述。

武汉环亚白癜风研究院

昆明癫痫医院

过敏性唇炎

处女膜修复医院

口吃医院

友情链接